最新消息:雨落星辰是一个专注网站SEO优化、网站SEO诊断、搜索引擎研究、网络营销推广、网站策划运营及站长类的自媒体原创博客

番茄花园

运维笔记admin13浏览0评论

番茄花园

番茄花园

-

2023年4月12日发(作者:6008)

光盘

简介

定义:即高密度光盘(CompactDisc)是近代发展起来不同于磁性

载体的光学存储介质

,用聚焦的氢离子激光束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存储和再生信息,

又称激光光盘.现在一般的硬盘容量在3GB到3TB之间,软盘已

经基本被淘汰,CD光盘的最大容量大约是700MB,DVD盘片单面

4.7GB,最多能刻录约4.59G的数据(因为DVD的1GB=1000MB,

而硬盘的1GB=1024MB)(双面8.5GB,最多约能刻8.3GB的数据),

蓝光(BD)的则比较大,其中HDDVD单面单层15GB、双层30GB;

BD单面单层25GB、双面50GB。

光盘的存储原理比较特殊,里面存储的信息不能被轻易地改变。

那我们有没有办法把自己写的文章存在光盘上呢?当然

有!只要你有一个CD刻录机和空的CD-R光盘,就能将自己的“文

章”写在光盘上。其它像DVD等介质的刻录也是一样的,要注意

的是,绝大部分DVD刻录机都能刻录CD,即所谓的“向下兼容”。

光盘是属于内存储器还是外存储器呢?要记住,我们所说的内部

存储器就是内存,而外部存储器都是可以电脑中拆卸下来的。常

见的外部存储器有硬盘、光盘、U盘、SD(SecurityData,数

据安全)卡、TF(T-Flash)卡等。

原理

光盘只是一个统称,它分成两类,一类是只读型光盘,其中包

括CD-Audio、CD-Video、CD-ROM、DVD-Audio、DVD-Video、DVD-ROM

等;另一类是可记录型光盘,它包括CD-R、CD-RW、DVD-R、DVD

+R、DVD+RW、DVD-RAM、DoublelayerDVD+R等各种类型。

根据光盘结构,光盘主要分为CD、DVD、蓝光光盘等几种类型,

这几种类型的光盘,在结构上有所区别,但主要结构原理是一致

的。而只读的CD光盘和可记录的CD光盘在结构上没有区别,它

们主要区别在材料的应用和某些制造工序的不同,DVD方面也是

同样的道理。

我们常见的CD光盘非常薄,它只有1.2mm厚,但却包括了很多

内容。从下面图中可以看出,CD光盘主要分为五层,其中包括

基板、记录层、反射层、保护层、印刷层等。

1.基板

它是各功能性结构(如沟

槽等)的载体,其使用的

材料是聚碳酸酯(PC),冲

击韧性极好、使用温度范

围大、尺寸稳定性好、耐

候性、无毒性。一般来说,

基板是无色透明的聚碳酸酯板,在整个光盘中,

它不仅是沟槽等的载体,更是整体个光盘的物理外壳。CD光盘

的基板厚度为1.2mm、直径为120mm,中间有孔,呈圆形,它是

光盘的外形体现。光盘之所以能够随意取放,主要取决于基板的

硬度。在读者的眼里,基板可能就是放在最底部的部分。

不过,对于光盘而言,却并不相同。如果你把光盘比较光滑的一

面(激光头面向的一面)面向你自己,那最表面的一面就是基板。

需要说明的是,在基板方面,CD、CD-R、CD-RW之间是没有区

别的。

2.记录层(染料层)

这是烧录时刻录信号的地方,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在基板上

涂抹上专用的有机染料,以供激光记录信息。由于烧录前后的反

射率不同,经由激光读取不同长度的信号时,通过反射率的变化

形成0与1信号,借以读取信息。目前市场上存在三大类有机染

料:花菁(Cyanine)、酞菁(Phthalocyanine)及偶氮(AZO)。

目前,一次性记录的CD-R光盘主要采用(酞菁)有机染料,当此

光盘在进行烧录时,激光就会对在基板上涂的有机染料,进行烧

录,直接烧录成一个接一个的"坑",这样有"坑"和没有"坑"的状

态就形成了‘0'和‘1'的信号,这一个接一个的"坑"是不能回复

的,也就是当烧成"坑"之后,将永久性地保持现状,这也就意味

着此光盘不能重复擦写。这一连串的"0"、"1"信息,就组成了二

进制代码,从而表示特定的数据。在这里,需要特别说明

的是,对于可重复擦写的CD-RW而言,所涂抹的就不是有机染料,

而是某种碳性物质,当激光在烧录时,就不是烧成一个接一个的

"坑",而是改变碳性物质的极性,通过改变碳性物质的极性,来

形成特定的"0"、"1"代码序列。这种碳性物质的极性是可以重复

改变的,这也就表示此光盘可以重复擦写。

3.反射层

这是光盘的第三层,它是反射光驱激光光束的区域,借反射

的激光光束读取光盘片中的资料。其材料为纯度为99.99%的纯

银金属。这个比较容易理解,它就如同我们经常用到的镜

子一样,此层就代表镜子的银反射层,光线到达此层,就会反射

回去。一般来说,我们的光盘可以当作镜子用,就是因为有这一

层的缘故。

4

.保护层

它是用来保护光盘中的反射层及染料层防止信号被破坏。材

料为光固化丙烯酸类物质。另外现在市场使用的DVD+/-R系列还

需在以上的工艺上加入胶合部分。

5.印刷层

印刷盘片的客户标识、容量等相关资讯的地方,这就是光盘

的背面。其实,光盘印刷层

它不仅可以标明信息,还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光盘的作用。

光盘读取技术

1)CLV技术

(Constant-Linear-Velocity)恒定线速度读取方式。在低于

12倍速的光驱中使用的技术。它是为了保持数据传输率不变,

而随时改变旋转光盘的速度。读取内沿数据的旋转速度比外部要

快许多。光盘技术

2)CAV技术

(Constant-Angular-Velocity)恒定角速度读取方式。它是用

同样的速度来读取光盘上的数据。但光盘上的内沿数据比外沿数

据传输速度要低,越往外越能体现光驱的速度,倍速指的是最高

数据传输率。3)PCAV技术:(Partial-CAV)区域恒定角

速度读取方式。是融合了CLV和CAV的一种新技术,它是在读取

外沿数据采用CLV技术,在读取内沿数据采用CAV技术,提高

整体数据传输的速度。

光盘分类

CD:

(Compact-Disc)光盘。CD是由liad-in(资料开始记录的

位置);而后是Table-of-Contents区域,由内及外记录资

料;在记录之后加上一个lead-out的资料轨结束记录的标

记。在CD光盘,模拟数据通过大型刻录机在CD上面刻出许

多连肉眼都看不见的小坑。

CD-DA:

(CD-Audio)用来储存数位音效的光碟片。1982年SONY、

Philips所共同制定红皮书标准,以音轨方式储存声音资料。

CD-ROM都兼容此规格音乐片的能力。

CD-G:

(Compact-Disc-Graphics)CD-DA基础上加入图形成为

另一格式,但未能推广。是对多媒体电脑的一次尝试。

CD-ROM:

(Compact-Disc-Read-Only-Memory)只读光盘机。1986

年,SONY、Philips一起制定的黄皮书标准,定义档案资料

格式。定义了用于电脑数据存储的MODE1和用于压缩视频图

象存储的MODE2两类型,使CD成为通用的储存介质。并加上

侦错码及更正码等位元,以确保电脑资料能够完整读取无误。

CD-PLUS:

1994年,Microsoft公布了新的增强的CD的标准,又称

为CD-Elure。它是将CD-Audio音效放在CD的第一轨,而后

放资料档案,如此一来CD只会读到前面的音轨,不会读到资

料轨,达到电脑与音响两用的好处。

CD-ROMXA:

(CD-ROM-eXtended-Architecture)1989年,SONY、

Philips、Micuosoft对CD-ROM标准扩充形成的白皮书标准。

又分为FORM1、FORM2两种和一种增强型CD标准CD+。

VCD:

(Video-CD)激光视盘。SONY、Philips、JVC、Matsu**a

等共同制定,属白皮书标准。是指全动态、全屏播放的激光

影视光盘。

CD-I:

(Compact-Disc-Interactive),是Philips、SONY共

同制定的绿皮书标准。是互动式光盘系统。1992年实现全动

态视频图像播放

Photo-CD:

1989年,KODAK公司推出相片光盘的橘皮书标准,可存100

张具有五种格式的高分辨率照片。可加上相应的解说词和背景音

乐或插曲,成为有声电子图片集。

CD-R:

(Compact-Disc-Recordable)1990年,Philips发表多段

式一次性写入光盘数据格式。属于橘皮书标准。在光盘上加一层

可一次性记录的染色层,可通进行刻录。

CD-RW:

在光盘上加一层可改写的染色层,通过激光可在光盘上

反复多次写入数据。

SDCD:

(Super-Density-CD)是东芝(TOSHIBA)、日立

(Hitachi)、先锋、松下(Panasonic)、JVC、汤姆森(Thomson)、

三菱、Timewamer等制订一种超密度光盘规范。双面提供5GB

的储存量,数据压缩比不高

MMCD:

(Multi-Mdeia-CD)是由SONY、Philips等制定的多媒

体光盘,单面提供3.7GB储存量,数据压缩比较高。

HD-CD:

(High-Density-CD)高密度光盘。容量大。单面容量

4.7GB,双面容量高达9.4GB,有的达到7GB。HD-CD光盘采

用MPEG-2标准。

MPEG-2:

1994年,ISO/IEC组织制定的运动图像及其声音编码标

准。针对广播级的图像和立体声信号的压缩和解压缩。

DVD:

(Digital-Versatile-Disk)数字多用光盘,以MPEG-2

为标准,拥有4.7G的大容量,可储存133分钟的高分辨率全

动态影视节目,包括个杜比数字环绕声音轨道,图像和声音

质量是VCD所不及的。

DVD+RW:

可反复写入的DVD光盘,又叫DVD-E。由HP、SONY、Phioips

共同发布的一个标准。容量为3.0GB,采用CAV技术来获得

较高的数据传输率

PD光驱:

(PowerDisk2)是Panasonic公司将可写光驱和CD-ROM

合二为一,有LF-1000(外置式)和LF-1004(内置式)两种

类型。容量为650MB,数据传输率达5.0MB/s,采用微型激光

头和精密机电伺服系统。

DVD-RAM:

DVD论坛协会确立和公布的一项商务可读写DVD标准。

它容量大而价格低、速度不慢且兼容性高。

光盘为何如此薄?

原因

从主要结构来讲,CD、DVD光盘的结构是一致的,只不

过,它们的厚度和用料有所不同。在上面的介绍中,我们提

到CD光盘的厚度为1.2mm,这个厚度是否可以改变?回答是

否定的。

在实际应用中,读取和烧录CD、DVD、蓝光光盘的激光

是不同的。大家都知道,CD的容量只有700MB左右,而DVD

则可以达到4.7GB,而蓝光光盘更是可以达到25GB。它们之

间的容量差别,同其相关的激光光束的波长密切相关。

一般而言,光盘片的记录密度受限于读出的光点大小,

即光学的绕射极限(DiffractionLimit),其中包括激光波

长λ,物镜的数值孔径NA。所以传统光盘技术要提高记录密

度,一般可使用短波长激光或提高物镜的数值孔径使光点缩

小,例如CD(780nm,NA:0.45)提升至DVD(650nm,NA:0.6),

再到Blu-rayDisc盘片(405nm,NA:0.85),如图2所示。

对于CD光盘,其激光波长为780nm,物镜的数值孔径NA

为0.45,激光束会集到一点的距离需要1.2mm,这就决定了

CD光盘基板的厚度为1.2mm。不管是CD光盘的基板过厚,还

是过薄,激光束都不能会集到一点,从而严重影响数据的烧

录和读取。

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,DVD光盘的激光波长为650nm,

物镜的数值孔径NA为0.6,而激光束会集到一点的距离只需

要0.6mm,这决定DVD光盘基板的厚度为0.6mm。不过,0.6mm

的厚度太薄,其制造出来的光盘也会因为太薄而容易折断。

因此,在DVD的实际制造过程中,会把两片0.6mm厚的基板

迭合在一起,共同组成1.2mm的厚度。当然,在这种情况下,

只有一片基板在记录数据,而另一片基板则完全起保护的作

用。

光盘的发展趋势是向高容量存储(如去年开始面世的

DVD+RDL产品),业界的技术研发也以此为导向。

现在,已经出现了单面双层的DVD盘片。单面双层盘片

(DVD+RDoubleLayer)是利用激光(Laserbeam)聚焦的位置

不同,在同一面上制作两层记录层,单面双层盘片在第一层

及第二层的激光功率(WritingPower)相同(激光功率为

<30mW),反射率(Reflectivity)也相同(反射率为18%~30%),

刻录时,可从第一层连续刻录到第二层,实现资料刻录不间

断。

编辑本段

如何保护光盘

方法

随着VCD、DVD机的广泛使用,几乎每家都有些光盘,光盘

的高保真音质及逼真的影像已被众多的人士所喜爱,而正确

地保养光盘会令你长久享受到纯正的原声原味。

光盘因受天气、温度的影响,表面有时会出现水气凝结,

使用前应取干净柔软的棉布将光盘表面轻轻擦拭。

光盘放置应尽量避免落上灰尘并远离磁场。取用时以手

捏光盘的边缘和中心为宜。

光盘表面如发现污渍,可用干净棉布蘸上专用清洁剂由

光盘的中心向外边缘轻揉,切忽使用汽油、酒精等含化成份

的溶剂,以免腐蚀光盘内部的精度。

光盘在闲置时严禁用利器接触光盘,以免划伤。若光盘

被划伤会造成激光束与光盘信息输出不协调及信息失落现

象,如果有轻微划痕,可用专用工具打磨恢复原样。

光盘在存放时因厚度较薄、强度较低,在叠放时以10张

之内为宜,超之则容易使光盘变形影响播放质量。

光盘若出现变形,可将其放在纸袋内,上下各夹玻璃板,

在玻璃板上方压5公斤的生物,36小时后可恢复光盘的平整

度。

对于需长期保存的重要光盘,选择适宜的温度尤为重要。

温度过高过低都会直接影响光盘的寿命,保存光盘的最佳温

度以摄氏20度左右为宜

-

番茄花园

发布评论

评论列表(0)

  1. 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