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自 Natue 的纺织纤维计算机
这文章不好读,差点没看懂,这个论文我的评价是整个硬活。
讨论了一种纺织纤维计算机的开发,该计算机将模拟传感、数字存储、处理和通信功能集成在一根纤维结构中。
该设备重量不足5克,即使在编织或缝入衣物中,也能执行边缘计算任务。系统使用可折叠的插层技术,将二维微设备布局映射到三维圆柱形纤维几何形状中。
从右往左看,就是用于制造光纤计算机的热拉伸工艺示意图,随后进行编织工艺。
使用漆包线来串,44 American wire gauge (AWG); 0.0023 in.; Remington。
就还挺耐拉
它结合了八个微设备,包括32位微控制器、传感器(加速度计、温度、光线和光电容积脉搏波传感器)、无线通信组件,所有这些都嵌入在一根可机洗的弹性纤维中。
组件还是比较复杂的
采用折叠式插入器方法将微型设备(如图所示为 MCU)的 2D 焊盘布局映射到与光纤兼容的 3D 焊盘排列。
就是把 PCB 就像盒子一样,做成一个小模块,以后会被编织在线里面。
为了克服平面微设备与圆柱形纤维之间的尺寸不匹配,使用了一种可折叠插层设计。插层包含一个双面柔性电路板,内部的电极布局与微芯片的2D布局对齐,而外部的布局则与纤维的3D几何形状匹配。折叠后的插层将微芯片包裹起来,确保铜线连接到每一面。这种设计方法可以应用于不同尺寸和封装的微设备,允许多种类型的设备组合在同一根纤维中。
把组件都分开,然后再穿
放大看
光纤计算机示意图,其中嵌入了不同类型的设备,包括传感器、用于处理和存储的 MCU 以及通信设备,通过四个电极连接形成线性 I2C 总线。此外,为了供电,光纤计算机显示与嵌入式电池光纤接口。
这些传感器通过I²C总线与微控制器(MCU)进行通信。I²C协议是一种串行总线协议,它使用较少的信号线,减少了机械故障的可能性。
IIC支持热拔插吗?(附有详细CW32 IIC协议解读) 不懂的可以看这个。
25 µm厚的聚酰亚胺基板(Polyimide)和18 µm厚的铜线
最后使用 502 粘起来小板子(真科研,我差点没认出来)
另外该纤维计算机的主要特点包括:
弹性与耐用性:纤维具有灵活性,可伸展超过60%,能够承受如拉伸、弯曲和机洗等机械应力。
嵌入式锂离子电池:
为了给纤维计算机提供电源,集成了一种非常小巧的锂离子电池,直径为3.65毫米。电池被嵌入到ECOC纤维中,采用较低的拉伸温度来防止电池在热拉伸过程中的退化。为系统提供最长6小时的电力支持。
松下的
还有更小的
低压调节器:为了将电池电压降到所需的3.3V,并驱动I²C总线,纤维计算机中集成了一个LDO(低压降调节器)来调节电压,确保稳定的电力供应。
都是 AID 的东西
特别小
无线通信:该纤维集成了两种无线通信系统:光学链路和射频通信(蓝牙低能耗 BLE)。
(还有的我觉得无所吊谓,就没有加)
蓝牙低能耗(BLE):每个纤维计算机都集成了蓝牙低能耗模块,用于与外部设备(如手机或电脑)进行无线通信。BLE模块支持多达三个并发连接,适合低功耗应用,能够传输数据到外部显示设备。
蓝牙的好点,就是一个小组网
内存限制:每个BLE SoC支持最多三个并发连接。
也是整个系统的主控
其实只是贪图这个小封装
BLE 是 DA14531-超低功耗小体积蓝牙 5.1 片上系统 正好我写过,看来我这个选东西还是蛮骚的。
有趣的是纤维计算机还集成了光学通信模块,利用LED和光传感器通过光波导进行光学数据传输。LED的开关调制用于发送数据,光传感器接收数据。这种光学通信方法具有高噪声容忍度,适合多纤维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。
每根纤维中集成:
- 一个发光二极管(LED)用于发送信号
- 一个光传感器(Photodiode,PD)用于接收信号
利用波导光路将一个纤维的LED发出的光导入另一个纤维的PD,完成点对点或中继传输。
通信方式采用:
- 不需要额外时钟线
- 对抗光学信道噪声,提升抗干扰能力
- On-Off Keying(OOK)调制:通过LED亮/灭表示0/1
曼彻斯特编码(Manchester Encoding):光传输速率最高达 10kHz(实验中测得),如换用带宽更高的PD,还可进一步提升速率。
因为曼彻斯特编码(用于光通信)不需要额外的时钟信号,提升了数据传输的抗干扰能力,适合在复杂的环境中使用。
光通信网络结构:
支持两总线结构(Two-Bus Topology):一条总线用于左→右传输,另一条用于右→左
这个复杂性肯定就有了,相当于地址总线。超过四根光纤时,采用部分连接的网状网络,每个节点最多支持三个连接。
接收的光强信息
每根纤维可作为中继转发节点,通信流程:
- 发件人 ID
- 当前节点 ID
- 收件人 ID
- 数据长度和内容
A 发出光信号 → 中间节点 B 接收并转发 → C 接收
编织样品的照片,其中纬向上有三个光纤计算机,经向上由两个波导总线连接。每条波导总线由三根250微米的PMMA波导束组成,这些波导垂直落在LED/光传感器节点上。
读取的光传感器是一个完整的器件
TSL2584TSV是一款超高灵敏度的光-数字转换器,通过快速模式I²C接口可将光强度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出。该器件在单一CMOS集成电路上集成一个宽带光电二极管(可见光+红外)、一个红外响应光电二极管和一个红外光遮光滤光片。两个完整的模拟-数字转换器(ADC)将光电二极管电流转换为数字输出,即为每个通道上测得的辐照度。将数字输出连接至微处理器中,通过经验公式计算照度(环境光条件下,lux),进而模拟人眼的响应。TSL2584TSV支持传统的电平式中断,确保在固件进行清除之前处于断言状态。
好看
完整的设计bom
还有 code,我就解读下主要逻辑
- 设置操作电压、定时器、LED等硬件资源。
- 检查加速度计和BLE传感器是否连接。如果未连接,重启MCU。
- 从加速度计获取数据,计算出每个样本的加速度(通过x, y, z轴的平方和开根号得到的值),并将数据存储到相应的缓冲区中。
- 每采集一定数量的样本后,运行推理(run_inference)并显示结果(display_results)。
BLE通信:
启动BLE扫描,获取并处理其他节点的数据。利用getFiberData从每个BLE节点读取数据,并将结果传递给推理引擎。对每个传感器节点的推理结果进行加权处理,计算最终的分类概率(combineProbAndSignal)。
根据推理结果控制LED信号,通过writeToFiber将分类结果发送给BLE节点。
循环执行:一旦所有节点连接成功,系统开始循环采集数据并进行推理,输出结果并通过LED和BLE反馈。
反正代码还是很简单的,就是里面的就不细读了。
这套光纤计算机系统通过将多个传感器、计算单元和通信模块集成到单根纤维中,提供了一个高效、灵活的分布式传感与计算平台。
代码语言:javascript代码运行次数:0运行复制
代码语言:javascript代码运行次数:0运行复制
代码语言:javascript代码运行次数:0运行复制
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,分享自微信公众号。原始发表:2025-04-25,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@tencent 删除布局计算机连接通信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