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:雨落星辰是一个专注网站SEO优化、网站SEO诊断、搜索引擎研究、网络营销推广、网站策划运营及站长类的自媒体原创博客

OFC 2025:IBM开发应用于CPO的高密度聚合物波导光子模块

网站源码admin2浏览0评论

OFC 2025:IBM开发应用于CPO的高密度聚合物波导光子模块

一、技术背景:突破电互连瓶颈

在服务器硬件中,计算单元的带宽每两年以约 3 倍的速度增长,而互连技术仅以 1.4 倍的速度发展,导致 “带宽鸿沟” 持续扩大。传统可插拔收发模块虽能扩展传输距离,但在高密度集成和功耗上存在局限。

CPO 通过将光器件与集成电路共封装,可显著提升带宽密度并降低功耗,成为未来 AI 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。IBM聚焦于聚合物波导技术,利用其柔韧性、低加工成本和高集成度优势,推动光互连技术的实用化。

二、聚合物波导技术核心:绝热耦合与模块设计

IBM 的核心技术是基于绝热耦合的聚合物波导接口。区别于传统波导的模式匹配耦合,绝热耦合通过芯片内的Taper结构,使光信号在聚合物波导与硅光子芯片之间倏逝波传输,实现低插入损耗、偏振无关性和宽松的对准容差。这种技术支持从芯片侧 50um Pitch 到光纤侧 250 um Pitch 的转换,兼容 O 波段和 C 波段,适用于高密度集成。

团队开发了两种模块组装工艺:

  1. 先加工聚合物(Polymer First)先将聚合物波导与芯片耦合,再完成模块封装。该工艺保护芯片耦合区域免受后续工艺损伤,并支持全流程光学性能监测。
  2. 后加工聚合物(Polymer Last)在模块主体组装后再贴合聚合物波导,简化 Handling 并避免芯片bonding过程中的温度冲击。

两种工艺均采用 17×17 mm²层压板,支持回流焊兼容,适配氮化硅波导,模块尺寸仅为 8×10 mm²,实现紧凑化设计。

三、性能验证:低损耗、高可靠与规模化潜力
  1. 插入损耗
  • 典型光谱测试显示,经无铅回流焊后,目前模块在 1310 纳米波长处的插入损耗最佳值可以达到 1.2 dB/facet(图片上展示的是一年前的结果,普遍>2dB/facet),损耗了包含光纤 - 聚合物和聚合物 - 芯片接口损耗,偏振相关损耗可忽略。
  • 6 通道环回测试表明,不同偏振态下的损耗一致性良好,验证了绝热耦合的偏振无关特性。
  1. 可靠性
  • 通过双85 1000 小时高温高湿测试、-40℃至 125℃千次热循环及高低温存储测试,模块光学性能稳定,损耗变化小于 0.1 dB,满足 Telcordia 标准并超越工业级要求。
  1. 串扰与密度
  • 串扰实验显示,当波导 Pitch 缩小至 18.4 um时,串扰仍低于 - 30 dB,理论分析表明该技术可支持 20um以下 Pitch,为芯片级高密度集成奠定基础。
  • 3 芯片模块初步测试显示,各通道损耗均控制在 2 dB 以内,证明多芯片组装的可行性。
四、技术优势与行业价值
  • 成本与工艺简化:相较于传统光纤阵列的耦合组装工艺,聚合物波导仅需简单的层压和光刻步骤,显著降低制造复杂度和成本。
  • 高功率与 WDM 兼容:初步测试表明,模块可支持 200-500 mW功率输入,适配波分复用(WDM)技术,为多通道并行传输提供保障。
  • 规模化潜力:聚合物材料的批量加工能力和自动化组装兼容性,使其适用于高吞吐量制造,契合数据中心对低成本、高可靠性组件的需求。
五、未来展望:从模块到生态

IBM的目标是实现聚合物波导技术的全面成熟:

  • 损耗优化:通过改进光纤 - 聚合物接口设计,目标将总插入损耗降至 2 dB 以下(1.5dB),进一步提升链路效率。
  • 密度提升:探索 15um Pitch 的芯片级耦合,支持数百通道集成,满足 AI 芯片集群的超高带宽需求。
  • 生态整合:推动与硅光子代工厂和封装厂商的协作,开发标准化接口,加速技术商业化落地。
本文参与 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,分享自微信公众号。原始发表:2025-04-20,如有侵权请联系 cloudcommunity@tencent 删除芯片性能测试接口开发
发布评论

评论列表(0)

  1. 暂无评论